page-bg
menu_bg
我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游戏资讯
>
文章详情

“蓝鲸死亡游戏”调查动机最近几天

讲述人:19岁女生(应受访人要求,隐去个人全部信息),曾进入“蓝鲸死亡游戏”群“蓝鲸死亡游戏”追责应注重哪些问题郑宁:我觉得开发这款死亡游戏的人以及把人拉进群里、教唆别人玩这个游戏

有关蓝鲸游戏新闻

调查动机

近日,网络上频频出现关于“蓝鲸死亡游戏”的信息。 这种从国外引进的所谓游戏的根本目的是引诱参与者自杀。

从5月8日开始,法制日报记者连续三天“卧底”此类游戏群,希望揭露游戏漠视生命、漠视法律的本质。

5月9日20时10分,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发了一条微博:为什么要把自己囚禁在深海? 你可以翱翔在广阔的天空! 捕鲸计划已经启动……

《捕鲸计划》指的是一款从国外流入我国的游戏——《蓝鲸死亡游戏》。

在“捕鲸计划”启动之前,网络上就已经出现了“蓝鲸死亡游戏”的相关信息。 《法制日报》记者经过三天调查发现,在有关部门和腾讯平台的打击下,多个涉及“蓝鲸死亡游戏”的QQ群被封,但仍有QQ群改变了他们的外表,并试图通过更严格的入境限制。 群评《求生》,也有游戏主办方转微信群吸引参与。

群主游戏需要残忍

《蓝鲸死亡游戏》还有多个外号,比如“4点20分叫醒我”、“4点20分叫醒我”。 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蓝鲸死亡游戏”的任务之一就是每天早上4:20起床。

5月8日,当记者以“4:20”为关键词搜索腾讯QQ群时,出现了十多个对应的QQ群。 记者随意加了几个QQ群,分别名为“4点20分叫醒我”、“4点20分叫醒我”。

一个叫“4:20叫醒我”的QQ群有300多人。 据群主介绍,56%的群成员是90后。 在另一个名为“4:20叫醒我”的QQ群中,40%的成员都是00后。

就在记者加入“4点20分叫醒我”QQ群后不久,群主给记者发来了三段名为“蓝鲸”的自残视频,时长约一分钟,并告诉大家“他们是”外国鲸鱼”。 . 记者打开一看,视频内容血腥残忍。

在名为“4点20分叫醒我”的QQ群中,群主向记者发送了多张他与群内成员的聊天记录截图。 在这些聊天记录的截图中,一名群友向群主发送了一张用刀割破自己手臂的照片。 群主不满群友手臂被割伤的程度,要求加深伤口。

记者在这些QQ群中发现,一些自称“反蓝鲸”的人劝说群内成员不要参与游戏。 对此,群主的回应是反复发信息:“发一张你手臂被割伤的照片给我,表示参加比赛。 如果您还没有给我发一张手持身份证的照片,请您尽快发送,以确保任务执行。 如果你还没有完成,请在今晚24点之前完成。 ,如果你想继续参加比赛,就把群名片改成1,不要无耻地对群主和群主进行人身攻击,这不仅会体现你自己的愚蠢,还会危及整个群。” 据统计有关蓝鲸游戏新闻,在“4点20分叫醒我”的QQ群中,有45人将群名片改为“1”。

5月9日上午,记者发现其之前加入的两个QQ群已被屏蔽,腾讯消息称“该群因违反相关规定已永久停用,无法使用。”系统会自动解散群。”

QQ群审核验证严格

此后,记者以“4:20”、“蓝鲸”、“蓝鲸游戏”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均无搜索结果。 然而,当记者更换其他类似关键词时,却出现了数十个QQ群。

在尝试添加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几乎所有此类QQ群都需要验证。 复习题五花八门,比如“为什么要进群”,有的需要“填写英文代码”,有的进群两分钟就被管理员从群里移除,复习可谓因为非常严格。

记者加了一个QQ群,有20人。 团组类别为“生活休闲-同城”。

在申请加入的过程中,在两次被拒绝后,记者更换了一名17岁女孩的QQ号,才成功加入。 进群后,群主问记者是不是来参加比赛的,并要求记者发一张他在群里的生活照,显得很拘谨。 以下是群主与记者的对话:

“你真的是来找死的?”

“是的,我想加入游戏。”

“一旦开始,就无法回头,姑娘,是这样吗?”

“真诚。”

“你先在群里发一张自己的照片,然后加个管理员,管理员带你明天4:20起床。”

“好的。”

“现在把你的名字写在手上,拍一张全身照发给我,还有一张你的身份证照片。”

“为什么要发身份证照片?”

“我们需要掌握你的身份信息,一旦比赛开始,你就不能反悔。”

这个QQ群里有7个管理员。 记者问管理员:“你也参加比赛吗?” 他回答:“好,以后我带你,每天的任务我都会告诉你。” 当记者询问管理员在游戏中进行到哪一步时,他显得有些不耐烦,催促记者把照片发到群里。 5分钟后,记者仍未给群主和QQ群发照片,记者被移出群。

记者随即报道了这群人。 过了一会儿,记者发现QQ群的名字被改成了“5分钟编程,2小时废话”,群聊并没有解散。 但当记者更换QQ号再次申请时,却遭到拒绝。

“蓝鲸”蔓延至其他平台

记者调查的这三天,也是相关部门和腾讯平台“捕鲸”更加严厉的三天。

5月10日上午,记者再次通过QQ群搜索功能进行搜索,发现此类QQ群中仍有少量可以正常进入,但大部分只是打着“蓝鲸”和“4:20”。 讨论游戏,或只是聊天。 这些团体的成员一般都是初高中生。 除了聊游戏,他们还抱怨三角函数难懂,作业做不完; .

在此类QQ群中,群内成员以“反蓝”、“蓝鲸”作为代言人,就音乐洗脑、心理暗示等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记者注意到,随着相关部门和媒体的深入介入,这些QQ群成员其实对“蓝鲸死亡游戏”持戏谑态度,加入的原因无非是好奇。

然而,在微信群里,还有另一种“活跃状态”。

记者添加的QQ群群主在群友提醒下,将群名改为“心理治疗咨询”。 5月9日晚,QQ群里继续讨论“蓝鲸死亡游戏”。 由于部分“反蓝鲸”人员进群,群主一一询问群友是否真的要继续游戏,然后向愿意完成游戏的群友发送微信群二维码游戏。 5月10日上午,“心理咨询”QQ群解散。 记者通过微信群二维码加入微信群,发现群内还在讨论如何继续比赛,随后群内的气氛变得更加恐怖,一些群友不断发来各种照片和自杀方法。 记者发现,疑似外国人也在这个微信群里。 一位自称在荷兰的会员说传奇私服登录器,“如果你需要,我从国外给你寄过去,还有致幻剂。”

随着加入微信群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反蓝鲸”人士开始出现,呼吁大家珍惜生命,远离“蓝鲸死亡游戏”。 部分群员甚至与“反蓝鲸”人士发生口角。 (记者赵莉实习生吴爽)

“蓝鲸”当事人:留下虚假信息逃跑

旁白:19岁少女(应受访者要求,隐去所有个人信息),曾进入“蓝鲸死亡游戏”组

本来就是闲着没事点进来的。 小组中的人大约20岁。 群里有一个人会监督我,第一次和我说话,他说,“请告诉我你的详细地址”“然后准备一把刀”“4:20回来找我,比赛将开始”。

《蓝鲸死亡游戏》要求参赛者在自己的身上剪出蓝鲸的图形,但我实在不想伤害自己的身体,所以就画了,就糊弄了。 监督我的人每天通过激活QQ电话来叫醒我。 后来我想取消,他居然拿我家人来威胁我。 幸运的是,我留下了假信息。 否则,我可能真的活不下去了。 在此期间,如果任务没有完成,他们就会威胁参与者。

我觉得游戏的最终目标是让玩家自杀。 他们的游戏规则很恐怖,人会精神崩溃,然后抑郁自杀。 凌晨四点起床就已经让人受不了了,这就是这款游戏的恐怖之处。

我看到有报道说“游戏开始时,玩家需要割断自己的手臂画出鲸鱼的形状,游戏的最后一个任务是自杀,这一步必须完成,如果玩家反悔,游戏组织者会威胁参与者杀死他们的家人,由于参与者大多是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他们会在邀请者的一步步怂恿下,最终在引导下选择自杀”,这些,这就是我这些天的感受。

我和接触过这类游戏的人谈过,大家都同意他们要求参与者在早上4点20分起床,这是一定程度的睡眠剥夺,以加剧参与者的抑郁情绪. 睡眠剥夺到一定程度,可能会产生幻觉、意识模糊、自制力差,更容易被暗示和操纵。

群里有人监督参会者,目的是在交流中不断给参会者施加压力。

如今这群人被封杀不少,可想而知这件事的严重性了。 不过,他们会改组名,反正会越来越精明。 (赵立整理)

“蓝鲸死亡游戏”追责应注意哪些问题

对话者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院法律系副主任郑宁

《法制日报》记者赵莉

《法制日报》实习生刘雪艳

“蓝鲸”游戏危害未成年人

记者:目前,“蓝鲸”话题在网络多个平台持续升温。 4月7日,QQ推出“诱导自杀自残”专项举报标签,第一时间对相关举报进行处理。

郑宁:我觉得开发这个死亡游戏的人,以及带人进群教唆他人玩这个游戏的人,在刑法上确实可能涉及教唆犯罪。 这个游戏的主要参与者是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不成熟,对一些新的、未知的领域感兴趣。 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很容易被这些人煽动。 确实比较危险。

对于此类游戏,有关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 同时,互联网平台要解散、删除这些群体,平台要履行屏蔽关键词、实时监控、及时记录、向有关部门报告等义务。

记者: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是20岁以下的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人。

郑宁:一些年轻人可能是被同龄人鼓励去比较,被刺激去参与“你敢做吗?”这样的话。 未成年人不成熟,很容易被洗脑。 这种游戏很可能会使用一些步骤来给参与者洗脑。 如同传销一样,将参与者一步步引向死亡或自残的深渊。

及时发现、早期干预最重要

记者:确实如此。 虽然在成年人或者心理健康的人看来,这款游戏简直是难以想象,但对于价值观尚未确立、心理脆弱的青少年来说,“蓝鲸死亡游戏”宣传和推广的神秘与黑暗包装非常重要。 煽动他们很容易,游戏任务的设置实际上是心理诱导和恐吓,同时不断进行肉体折磨,这让青少年更容易无所适从。

郑宁:因此,从保护孩子的角度出发,家长、学校等多方面都需要有所作为。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家长和学校均负有监护责任,应加强引导。 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倾向,要及时干预,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学校也是如此,要形成“家校联动”机制。

家长和学校也需要与平台保持合作关系。 一旦家长在这方面遇到问题,可以向平台投诉。 这个非常重要。 一旦孩子开始在平台上说起这个问题,就来不及了,说明他们已经开始行动了,所以要提前发现,提前干预,提前制止。

去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了对未成年人游戏成瘾等网络成瘾的干预和治疗。 所以,我觉得提前介入还是很有必要的。 家长、学校、社会、网站等都要负起责任,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也很重要,使他们具备基本的辨别善恶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轻生自残。肢解。

多种违法犯罪形态相互交织

记者:对此,QQ安全团队也表示,“蓝鲸死亡游戏”等行为涉嫌组织教唆他人自杀、自残。

郑宁:有关部门应该介入调查。 这背后一定有组织。 我们应该找出组织这场比赛的人有什么动机。 不排除有一些非法组织利用此达到非法目的。

此外,此类事件还涉及个人隐私问题。 据我所知,有些群要求成员上传裸照,这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滋生其他犯罪行为。 法律关系比较复杂,是各种犯罪相互交织的状态。

记者:对此我们也咨询了一位资深的互联网技术专家。 他说,目前合法的途径是网友举报。 如果程序本身没有违规,安全软件和市场本身都没有办法拒绝。 是否意味着法律仍然难以追究主办方的责任?

郑宁:说到难点,一个是取证难,就是在认定主办方方面,取证有一定的困难。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建议通过保存聊天记录等方式取证,但有时候如果当事人没有实名制,或者用别人的身份登录,可能会出现当事人是否有身份的问题。还是可以识别的。

另一个难题是跨区域问题。 也就是说,相关部门在调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服务器位于国外的问题。

打击网络犯罪很困难,需要合作。 例如,聊天平台必须与公安机关合作。 另外,可能需要追溯这条链条,找出是谁先启动的,因为背后很多人都是传播者,他们是被动参与的,而不是主动组织的。 这方面应该区分清楚。 认定犯罪,必须区分主犯、共犯和被胁迫犯。 有些人的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 例如有关蓝鲸游戏新闻,其中一些人是纯粹的参与者,没有教唆他人。 因为在中国自杀不能说构成犯罪。 主要是因为被指使的组织者涉嫌作案。 如何确定组织者可能是困难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