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网络游戏实施实名认证存在漏洞
其实,对于青少年游戏成瘾的问题,相关部门早就有所追问。 2019年11月起施行的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网络游戏实行实名制游戏用户账号,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必须使用有效身份。 信息可用于游戏账号注册。 但在现实中,往往无法预防。
为了开心的玩游戏,壮壮不厌其烦。 由于本游戏接入了腾讯成长卫士平台,对未成年人的使用时间有明确的限制,同时也需要进行实名认证。 他想了一个绕过技术限制的办法:在妈妈不用的旧手机上下载安装游戏软件。 而微信App,在尝试获取短信验证码后,登录妈妈的微信账号,再通过微信账号注册登录游戏账号。 这样一来,比赛的时长几乎没有限制,比赛也无法确定壮壮的未成年人身份。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关注“绕过实名认证”问题。 4月底,组委会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消费警示,其中提到:根据消费者反馈和对相关网络游戏企业的调查,部分网络游戏企业在实名认证设置方面存在明显漏洞,用户可通过默认手机号、第三方平台授权、已注册的其他游戏登录,方便未成年人使用成人信息注册登录账号,防游戏时长、充值金额等网瘾限制功能无效。
作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腾讯在2017年推出了“成长守护平台”,帮助家长监控孩子的游戏习惯。 目前平台接入用户3000万,要求所有玩家实名注册,并配合公安部门进行实名认证。
该平台负责人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对于涉嫌使用成人账号玩游戏的未成年玩家,平台将在实名认证的基础上进行人脸识别认证。 若人脸识别认证信息与实名信息不符,比赛时间限制为一小时。 目前《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热门游戏均已接入此功能。
该负责人还表示,在腾讯成长守护平台“自主管理”模式下,家长可以绑定自己的QQ和微信账号,防止被冒用。 此外,在腾讯成长守护平台的人脸识别验证中,62%的用户被判定为未成年人。
部分游戏未实施规定,青少年买游戏需警惕
疫情期间,各大游戏厂商的流量和现金收入持续增长。 Steam游戏平台同时在线人数突破2300万,创历史新高。 伽玛数据显示,2020年1月手游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49.5%,其中春节期间规模达47.7亿元,较2019年春节增长35.9%。
青少年也为伟大的比赛和现金流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读初中的表弟告诉钟锐,平时自己通过微信红包拿到的压岁钱和零钱都偷偷存起来,用来买游戏里的皮肤或者装备。 另一个表弟偷偷存了2000元左右不用实名认证的传奇手游,打算给自己买个新的游戏手机。
关于青少年游戏消费行为,《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不符合民事行为能力的付费服务,不得向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 16-18岁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超过50元,月累计充值金额不超过200元; 16-18岁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超过100元,月累计充值金额不超过400元。 在旅游体验模式下,用户无需实名注册,但不能充值和支付消费。
但现实中,仍有部分网络游戏企业没有严格执行《通知》的规定,存在未成年人账户充值额度高于规定,甚至无限制的问题。
据媒体报道,2月5日至10日,河南商丘李女士11岁的儿子在短短6天内,两场比赛用手机充值近2万元。疫情期间,李女士的孩子们贵阳的任某还用手机为两款手游充值4万余元。
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和直播奖励调查报告显示,《欢乐消消乐》《奥特曼传奇英雄》《天龙3D》三款游戏的游客模式中( ),玩家可直接进入游戏,直接充值消费,无金额限制。 《创造与魔法》、《第五人格》等多款游戏存在未成年人实名信息填写现象,无限游玩时间,单次充值可超50元,甚至高达648元,并可多次充电。 .
此外,部分网络游戏在购买支付时缺少身份重认证环节,存在风险。 广东省消委会提醒,部分网络游戏在支付过程中基本不需要验证身份信息,只需支付密码、指纹、短信验证码等即可支付,或直接跳转到第三方支付工具进行支付。支付。 有些家长为了方便孩子使用手机,将孩子的指纹录入手机,或者告诉孩子自己的密码等,这是非常危险的。 此外,一些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小额免密支付”也为未成年人充值提供了便利。
今年一季度,江苏省消保委共受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投诉425件,同比增长460%。 其中,未成年充值群中年龄最小的只有3岁,充值金额高达7万元。 投诉主要集中在未成年人充值容易退费难,家长高额充值无力追回等问题。
针对青少年游戏付费行为,腾讯于2018年6月启动“青春灯塔主动服务工程”,设立未成年人游戏客服专线,主动提醒疑似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行为,建立违法违规服务体系。未成年人。 合理的消费者投诉受理机制,同时为困难家庭提供免费教育和咨询服务。
腾讯成长守护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青春灯塔主动服务项目”进展较为顺利,正在进行小规模测试,对疑似未成年玩家的游戏消费支付行为进行人脸识别验证。 每月充值金额设置为400元。
该负责人还提到,由于IOS平台的封闭性,用户在IOS系统内完成应用内购买和游戏消费后,苹果和游戏开发商一般会按照3:7的比例分成。 如果家长对青少年的游戏付费有异议或申请退款,游戏开发商需要与苹果公司沟通处理,这会导致处理过程变长。
迫切需要更好更强的保护措施
除了理性的游戏消费,青少年在游戏中可能面临的欺诈风险也值得关注。
辽宁锦州网警近日通报,疫情期间,多起以充值游戏币为名的诈骗案件。 一些骗子在QQ群里兜售游戏币不用实名认证的传奇手游,强制用户付费后追加购买,但用户要求退款,无人理会; 没有收到游戏币,联系不上对方,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中小学生缺乏基本的自制力和辨别力,不仅容易沉迷游戏,还容易上当受骗。”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体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海波表示,疫情期间,多起涉及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诈骗案件,出台更好、更有力的保护措施迫在眉睫。
我国有1.69亿未成年人网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3.7%。 即使在农村地区,未成年人上网比例也高达89.7%。 虽然“手游毁了下一代”的说法颇为流行,但大多数人都认为,未成年人不可能完全脱离互联网。
张海波认为,虽然很多游戏公司都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未成年人保护和游戏防沉迷的模式和机制,但整个游戏行业缺乏相对统一的防沉迷规则或标准,尤其是一些中小游戏平台上的公司和游戏。 防沉迷工作绩效不佳,甚至根本没有相应的机制。
但这不仅仅是游戏公司的责任。 张海波这几年一直在从事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培养。 他注意到,仍有不少家长不熟悉如何使用游戏防沉迷系统。 “不仅要建立这些机制,还要加强宣传、推广和使用。”